首页 > 关注 > > > 正文
2023年中国电子血压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以及血压检测意识的持续提升,市场需求也进一步催化「图」|环球热闻
发布时间:2023-06-12 11:13:03   来源:华经情报网  

一、行业综述

1、定义及分类


【资料图】

电子血压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医疗设备,相较于传统血压计具有无污染、易操作、多部位同步测量、数据保存等优势。

电子血压计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发展历程

电子血压计行业迄今主要经历4个发展阶段:在1733-1904年的萌芽期、在1905-1979年的启动期、1980-2012年的高速发展期、2013年至今的成熟期。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无汞化发展,水银血压计逐渐退出市场,为电子血压计提供广阔增量空间,未来的电子血压计将持续向环保、精准、便携方向进步。

电子血压计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行业背景

1、政策环境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实施高血压防治行动,防控重大疾病,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电子血压计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社会环境

由于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高血压患者人数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上升,由2016年的2.97亿人增至2020年的3.26亿人,2022年将继续增长至3.4亿人。尤其是中青年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于近十年迅速增加,其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迅速及明显。

2018-2022年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电子血压计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三、产业链

电子血压计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代表性供应商有信利半导体、维信诺、京东方等。产业链中游为电子血压计制造商,代表性制造商有鱼跃医疗、九安医疗、康泰医学等。产业链下游包括医院和高血压患者,代表性参与方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等。

电子血压计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中国电子血压计行业规模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据统计中国电子血压计由2018年的26.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0.2亿元,增长幅度为52.27%,复合增长率为11.1%。

2018-2022年中国电子血压计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出口情况

中国电子血压计出口情况良好逐年增加,据统计2021年中国电子血压计出口数量为19596.16万个,同比增长29.89%。

2017-2021年中国电子血压计出口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进口情况

进口方面来看数量远远小于出口数量,据统计2021年中国电子血压计进口数量为1359.81万个,同比增加6.88%。

2017-2021年中国电子血压计进口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市场竞争格局

2021年前五大电子血压计销售品牌为欧姆龙、鱼跃、hipee、松下,销售占比分别为:76%、11%、5%、2%、2%。其中欧姆龙销售占比最大,行业竞争较为集中。

2021年电子血压计销售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家用血压计的普及率并不高。从目前市场来看,美国、日本的家庭电子血压计的普及率分别为50%、60%,而中国的普及率仅为1.2%。尽管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以及血压检测意识的持续提升,市场需求也进一步催化,相关业务前景广阔。在血压检测方面,新指南推荐成年人采用经标准化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规范化血压测量方法和此前一致,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均可作为高血压诊断与评估的依据。而诊断高血压时,优先选择动态血压监测。在疗效评估与随访中,优先选择家庭自测血压。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电子血压计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电子血压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