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 > 正文
云迹青年丨木水花下的人生图鉴_天天通讯
发布时间:2023-05-26 22:21:10   来源:云南网  

提起云南,山野珍馐野生菌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占据全国野生食用菌交易80%左右的市场份额,是云南作为“菌子王国”的底气。

而在昆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人能空手离开斗南。同样也没有人能够空手离开木水花。”根据云南省食用菌协会的统计,在云南每交易十朵野生菌,就有九朵出自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


(资料图)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售卖的鸡枞、松茸、干巴菌等全国300种食用野生菌中的257种。

交易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仅让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食用野生菌汇聚于此,还吸引了巴基斯坦的羊肚菌、朝鲜的松茸、缅甸的鸡枞、越南的大红菌等品类在此交易后,再转销往欧美、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野生菌汇聚而来的还有天南地北的商贩和食客,在年复一年的人来人往中,他们在木水花里赚钱谋生、交友生活,他们见证着野生菌成就了木水花,也讲述着木水花与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的故事。

​父子传承,木水花变化的见证

“我家最开始在这里卖菌子的时候都还没有这个市场。”今年26岁的赵尉深是市场里卖菌子少见的年轻人,他是一个“菌二代”。赵尉深的父亲,是木水花野生菌市场卖菌的第一代人,早在木水花市场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野生菌的交易。

“刚开始在平街那边时,菌子很便宜,五块钱一斤。云南人当时不太会吃这些。有一些品种就农村人敢吃,城里人不敢,所以那时的野生菌就很便宜,因为它销量低。现在慢慢地卖开了,需求量大了,也就很贵了。”赵尉深说。

从小,赵尉深便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对云南的野生菌如数家珍。高中毕业之后,他开始和父母一起做野生菌的生意,与父亲轮流进行夜班的批发。“我们凌晨一点出发去市场,菌子批发下来的话还得分批回去休息。我们人也不多,忙完已经是早上七点了。菌子鲜货赶着时间,一定要在它最新鲜的时候发出去。”

赵尉深说,父亲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还是像老鸟哺育幼鸟一样,带着儿子继续野生菌这一条道路。和大部分野生菌售卖者一样,赵尉深在菌子上市时回家与父母一起进行野生菌的售卖,其余时间在外务工。

随着科技的进步,赵尉深这一辈进行菌子售卖时已经与父辈有所不同,“直播带货”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独有的方式,除了自家野生菌的售卖,他也在对其它云南土特产、对木水花市场进行宣传推广。

“在网上售卖野生菌主要是为了给省外的朋友科普野生菌知识和识别野生菌,同时推广云南的特产,让更多省外的朋友能尝尝鲜。网上售卖能长长知识,又能尝尝鲜,确实挺不错的。”赵尉深觉得兴起的抖音直播既增加了一种销售方式,给家里多点收入,也推广了野生菌的知识,推广了云南。

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链接了赵尉深和远方的食客。在科技的加持下,即使是远在天边的食客也能获取最新鲜的“菌子味道”。

父母逐渐年迈,赵尉深对于未来也进行了规划和打算:“既然自己家有这一份产业,只要继续能做就会一直做下去的。”这是一份产业的传承,也是父与子的传承。

​兄弟事业,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凌晨的两三点,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的时候,木水花市场已经热闹不已,野生菌的批发商的售卖者已经在开始为天明后的经营做准备。

“凌晨批发到菌子后,拉出市场就要进行一天的零售了。”小许兄弟俩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市场外的街边,为了节省成本,面包车的后备箱就是兄弟俩的摊点,市场里面的摊位都需要收费。

“最开始做菌子生意是因为我们老家云南会泽出菌子,后来,听朋友说他们香格里拉有松茸,我们就一起做野生菌生意。”小许说,松茸是云南的一大特色,每到云南野生菌销售的季节,松茸必定能有一席之地。每到雨水多,产量少的年份,松茸价格一度高达上千元。

今年,由于我省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气象,进入春季后很多地区都没有有效降雨,野生菌的生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相较于往年5月份野生菌的大批上市,今年在售的野生菌却寥寥无几。5月8日,在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里,鸡枞每公斤卖到2000-2400元。

小许对木水花很熟悉,在做野生菌生意之前,他便在这儿工作,但“那时还没有卖菌子,木水花都还没有成立”。早年小许就凭着年轻有体力,帮人摆摆货、拉拉车。

2005年,木水花野生菌市场成立,小许立马嗅到了里面的商机,开始从老家收集野生菌来售卖。如今,小许一伙人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经营方式:小许的妻子、朋友在地州上收购农户手里的野生菌,发到昆明后由小许和弟弟进行售卖。小许的妻子收购老家的青头菌等,松茸多由在香格里拉的朋友收购。

相比于疫情前的收入,小许他们的生意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外销野生菌的售卖全靠外地人来旅游,游客来到木水花购买之后发往省外。”大清早,兄弟俩已经发了好几十公斤到省外的快递,省内的人因为可以在本地捡到,不会特意来买很多。

野生菌的生意固然是好,但野生菌的售卖并不是一直持续的,有季节的限制。在不售卖新鲜野生菌的季节小许的弟弟选择外出务工赚钱,而小许也要开始准备进行其他的生意,野生菌的干货、冻货等小许都有涉及。

香格里拉、曲靖到昆明,甚至外省,野生菌一步步从云南的大山走向全国人家的餐桌,野生菌是兄弟俩这段时间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兄弟俩这段时间努力奋斗的见证,也是云南不可多得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精准定位,打造野生菌品牌

木水花有一家装潢精致的野生菌店铺——“云之肴”,不同于其他商贩门前堆满的各种野生菌,云之肴的铺面被精心装饰,陈列柜里整齐地排放着珍稀野生菌的样本,整洁而大气。

方中平来自湖南怀化的一个小山村,15岁家中的一次火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年木房子的夏天很热,睡觉时眼睛也闭着不敢睁开”这是方中平在回忆时说到的话,大草场升起滚滚浓烟的场景更是深深印在了方中平的心中,也更加坚定了方中平走出农村的决心,为了能让家人在冬暖夏凉的砖房中安稳生活。

从广东来到云南的1300多公里,从鞋业到野生菌,翻越群山,跨过山海,关关难也关关过。六七年前,方中平拿着仅有的两万元钱来到木水花野生菌市场。

初来乍到的方中平对于野生菌不甚了解,甚至店铺建立之初,也并不是做的野生菌生意。他用2万块钱租下了一个店面,“一边租出去,一边自己做快递生意”。

看着每天发往各地的快递,方中平萌发了转行做野生菌的想法。“当时的木水花市场正面临着拆除重建传闻。”对于在这个时间段新开的野生菌店铺,旁人都非常不理解。但店老板方中平却坚持自己的想法。

事实证明,他把握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机会。“不光有想法,还要有行动,有了想法并且付诸行动,会如愿以偿的。关键是诚心诚意在做事情。”

云之肴成立后,方中平每天“坐在店门口发呆”,看其他店铺的顾客买的是什么菌,慢慢总结售卖野生菌的经验。店铺里面的野生菌,都是经过他一家家一户户亲自挑选的,不仅品种要多样,质量也要过关。

对于对市场的定位,方中平有所不同。“我们要让省外的人了解云南的真正的,好的野生菌、而不是吃到劣质产品,就觉得云南的野生菌不好吃。”云之肴从开业的那天起,客户群体就是面向中高端群体。

“我觉得,在同样的时间,要努力取得比别人更大的进步。虽然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比较有想法。必须要有想法。但是不光有想法,还要有行动。既然你有了想法并且付诸行动,这种东西都会如愿以偿的。关键是诚心诚意在做事情。因为你以诚待人,自然会予你信心和信任。”这是方中平回首过去说的心里话。

在方中平看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野生菌并不是必需品,不像大米、油,是生活的必需品,是生存的保障。野生菌更多的是追求生活更高层次的味觉享受。

如今,方中平来到木水花已经很多年了。这里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除了“驻扎”在市场中的商户,木水花里还有他们这样一群人,一直坚守,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日日不离。

​日夜坚守,做好大市场服务

“你今天的菌子很新鲜嘛!”早上八点半左右,杨绍壁已经在和同事巡查了,穿着木水花市场制服的他们和商贩们打着招呼。

作为木水花市场最早的员工之一,他已经在这里工作20多年。记录野生菌的数量、价格、产地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任务,如果遇到陌生的菌子,要上报给专家鉴定,没有问题才能售卖。“如果我们这关把不好的话,有好些人呢,他们不懂,会吃了中毒。”

木水花每天都会有专门的人进行巡查,大概有十多个人专门进行巡查,“这样固定的巡查大概有两次,一次是早上8点左右,一次是下午1点左右。晚上的巡查那就是不定时的,只要市场里面有车来,就要进行巡查。”

作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这里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做台账、维持秩序、调解矛盾纠纷……都是他们的工作。

“即使鲜货期过了,我们的事情也很多,比如冻货、干货海鲜之类的巡查,我们一年四季都在巡查,不单单是这个菌子,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工作做。”

有一次,一对年老夫妻出现在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值班室,着急地向工作人员求助。“我想问是否有人给你们打过电话,投诉说买鸡枞但没有付给她钱?”这对夫妻昨天在这里买了1300元的鸡枞,用微信支付后,回家却发现微信钱包里的钱没有少。夫妻俩一时间犯了难,他们不知道有没有付款成功。

“真的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就怕晚上人家两口子吵架。”老奶奶一脸担忧地说。一大早,他们就来到昨天买鸡枞的摊位前,但“不有得人”。购买鸡枞的钱不是小数,如果对方发现没有收到钱一定很着急。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去附近的派出所问问,“没得哪个去报案。”仿佛卖鸡枞给他们的商贩一夜间消失了一样。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杨绍壁立刻进行了核实,他留下了那对老夫妻的联系方式,说如果接到电话,在核对交易金额和购买的菌子一致后会联系他们。尽管如此,老奶奶在走出值班室时,还是反复进行确认。

在水木花,商贩和消费者之间偶尔会出现纠纷,但“这种事情也比较少”。有些消费者可能想买“见手青”,但是最后买到的可能不是,就需要市场这边协调退款。还有一些消费者对菌子的质量和做法有疑问,市场这边也会耐心地进行解答。

作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市场,木水花的管理方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常规性地市场巡查、记录台账、维持秩序、调节矛盾纠纷之外,他们还要不定期邀请野生菌专家对交易中心商户及部分购买野生菌客户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培训,与林业部门及农业大学、植物研究所等部门合作,对部分野生菌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和科研部门、物流公司合作,研发野生菌冻干保存、急速冷藏等技术。

云南人总是习惯用一捧青松毛包裹着野生菌售卖,既起到外观的保护作用,也能保鲜和提色。在木水花,杨绍壁和他的团队正像是松毛,让一筐筐鲜美的菌子和卖菌的人,健康平安。

当清晨太阳升起时,木水花里的人群或是奔走在采购的路上,或是往返在发货的途中,或是游弋在各个摊位间。当时钟拨向正午十二点时,木水花里的人们也在菌子背后搭起一座座桥梁,将云南这道独有山珍美味准时送达食客的餐桌。

在熙熙攘攘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既为了赚钱谋生,也因为云南人骨子里对野生菌的喜爱。正如云南人采摘菌子,总是不会全采光,而要留下一部分菌子作为来年生长的种子,木水花里的大家,在繁忙的交易之余,也总会有谈论家长里短的欢声笑语,会有人际邂逅间许多动人的故事。这既是云南人在食菌,知菌,爱菌的路途中悟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也是菌子带给云南的,人与人相处间的奇妙缘分。

云迹青年融媒工作室出品

作者:王忠静袁枫张原宇(系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读本科生)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