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了一套自动反馈系统,不仅能帮身体做到最大限度减重,还能调节结构的强壮程度。
然而,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骨头变得又软又脆。发表于《柳叶刀》的一项研究发现,骨量少可能让全身感染风险“飙升”。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研究采访专家,解读骨密度与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提醒3类人要定期检查骨密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受访专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陈佳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张健
本文编辑 | 徐文婷
骨量少,全身多处感染风险飙升
健康的骨骼又硬又韧,其中,硬度由钙沉积的骨密度决定,韧度由蛋白质转化的胶原质决定。
当骨骼中的钙质和胶原质流失,骨量就会逐渐减少,甚至被“掏空”。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不仅容易诱发骨折,还会增加感染和败血症风险。
这项研究与此前诸多研究不同,揭示了骨骼健康与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从1995年起开展调查研究,直到2020年底,从9449名香港居民中筛选出5717名符合条件的参试者(4072名女性,1645名男性)。
研究通过对3个部位(腰椎、股骨颈和全髋关节)的骨密度与常见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的关系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男性肺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更高;
排除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史的参试者后,腰椎、股骨颈、全髋关节的骨密度与感染、败血症风险显著相关;
与正常参试者相比,任何部位发生骨质疏松的参试者,肺炎风险增39%,尿路感染风险增38%,皮肤感染风险增60%;
股骨颈、全髋关节的骨质疏松与常见感染、败血症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腰椎骨质疏松仅与皮肤感染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解释,腰椎骨密度对治疗和激素变化等更敏感,全髋关节骨密度更能反映骨骼健康状况,骨密度下降导致感染可能和骨代谢有关,具体来说:
成骨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可能参与免疫反应,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破骨细胞可能对免疫调节有负向作用,增加感染风险;
当成骨细胞生成骨质的速度,慢于破骨细胞的破坏速度,就会造成骨质疏松。
临床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感染风险会增加,特别是髋部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更容易患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
此外,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的致残致死率非常高,也和感染风险增加有一定关系。
3类人要定期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是增龄性疾病,为了降低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染风险,提醒以下几类重点人群将骨密度检查纳入每年的体检中:
+
绝经后的女性
骨量会随着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加快流失,绝经期是女性骨量快速下降的节点。
+
50岁以上男性
我国50岁以上男性椎体骨折患病率达到1/5,男性应从50岁开始筛查骨密度。
+
其他高风险人群
包括孕妇、哺乳期女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以及服用激素、抗凝药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
生活中,两个早期信号帮你提前识别骨质疏松:
40岁后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以上,可能是腰椎压缩骨折;
没有从事太多体力劳动,却总觉得疲乏、劳累、浑身没劲、肌肉骨骼疼痛,特别是夜间出现翻身疼痛,可能是骨质疏松。
以上人群如果发现骨量下降或骨质疏松问题,要及时到骨质疏松门诊或内分泌科就诊,做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DXA)检测,这是诊断金标准。
检测值在-1到+1之间为正常,小于-1是骨量减少,小于-2.5就属于骨质疏松。
4个原则“存”住骨量
童年、青春期、青少年时期是人体骨量的发展期,大多数人在30~35岁时达到高峰,然后逐年下降,50~60岁起出现骨质疏松早期信号。
通常来说,骨质疏松患者在第一次骨折后,二次骨折风险呈指数级增长。大部分患者第一次骨折是腕关节、前臂的轻微骨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髋关节等重要部位的骨折风险升高。
1
中老年人不要节食
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钙,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要过度节食。
牛奶、酸奶、奶酪等奶或奶制品,以及豆腐、豆干等大豆制品,都是钙和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
绿叶菜中的白菜、油菜、芥蓝钙含量都比较高;果蔬中的钾、镁、铜、铁、磷、锌,以及维生素A、C、K,也对保持骨骼健康有益。
2
不建议老年人做负重运动
运动时,身体自重就可以刺激骨骼,有助增长骨量,跳跃、跑步或阻力训练等更有利于增加骨密度。
年轻时,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尽可能提高骨量储备。
老年人或骨质疏松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不建议做负重运动。
3
保证每天户外日晒
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和利用的重要营养,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靠皮肤在光照下合成。
建议多到户外晒太阳,夏季时避开最热时段,手、脸、手臂平均每天晒15~30分钟即可,冬季则要晒30分钟以上。
4
戒烟戒酒
烟酒不但增加肺脏、肝脏、心脏等脏器的负担,还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加速骨量丢失。
需要提醒的是,极瘦和肥胖都与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有关,因此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区间。▲
本期编辑:张宇
让我看看,谁还没有点在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转载咨询:010-65363791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