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张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承诺的捐款没有捐,该不该上门要账?
这两天,中国矿业大学和一位90后校友的纠纷上了新闻,起因是校友的一个承诺,他在2019年4月宣布向母校捐赠1100万元,因为没有履行捐赠,被母校基金会告上法庭,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捐了?又好像没捐。有网友说,这校友享受了名誉,承诺捐赠就要兑现;还有网友吐槽,人家都答应捐了,学校催着讨要,吃相太难看。大家争议的点,在这位校友的捐款动机,还有学校起诉的底气。
一件好事儿撕破脸皮,本来是从母校走出去的人才,就因为捐款反倒成了“老赖”。根据学校官网介绍,中国矿业大学的110周年校庆,校友吴幽捐赠1100万元人民币,签署了捐赠协议。
110年,1100万元,这数字看着浪漫,打钱却不痛快。
仪式搞了、照片拍了,排面也有了,三年迟迟不给钱,走到起诉这一步,双方都难堪。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吴幽在庭上表示,他管理的基金遇到困难。
当初承诺时享受风光无限,事后就要认真兑现,别怪母校来较这个真,这是教你学会契约精神。这波起诉没毛病,跟不讲诚信的人讲什么道理,况且这答应捐赠的一千多万,是一点儿没给。
这不是口头几句慷慨,是实打实的捐赠协议,不管出于什么,都要量力而行,说了就要兑现,不诚信就能起诉。无信不立,最后坑惨的还是自己。
关键词: